詹天佑(1861年4月26日-1919年4月24日),字眷誠,號達朝,祖籍徽州婺源,生于廣東南海縣,畢業于耶魯大學,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,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,有“中國鐵路之父”、“中國近代工程之父”之稱。1888年,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,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。詹天佑親臨工地,與工人同甘共苦,用了七十多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。唐山鐵路在開灤煤礦唐山礦1至3號井東面,一條鐵路從一個上百年的涵洞里穿越而出,從唐山市區主干道新華道下穿過,全長十二公里。這就是中國第一條國際標準軌距鐵路,它最初是從唐山礦修到豐南胥各莊,至今仍是京山鐵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鐵路雕塑_詹天佑雕像_鑄銅雕塑定制
鐵路工人雕塑_人物鑄銅雕像_雕塑人像定制
園林景觀雕塑_人物雕塑_鐵路主題雕像
1891年初,在洋務運動的晚風中,清廷重臣李鴻章受命在山海關設立了“北洋官鐵路局”,他的得力助手周蘭亭、李樹棠總攬筑路事務,全力以赴修建關東鐵路(古冶—山海關—中后所—奉天等)。雖然朝野中的洋務派和頑固派對政府修建鐵路一直爭論不休,但李鴻章在1892年已經和開平礦務局的英國技師金達簽下了協議,著手修建關東鐵路第一段由古冶到山海關的鐵路。其實,早在1881年,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——唐胥鐵路就已運營,雖然馬拉蒸汽機車一度成為鬧劇,但那時中國的鐵路業已經蹣跚起步了。
鐵路工人雕像_鑄銅雕塑定制_銅雕人像
工人雕像_戶外雕塑_景觀雕像
名人雕像_人物銅雕_雕塑制作廠家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當這條鐵路延伸到灤河岸邊時,奔騰咆哮的灤河水使修路的步伐戛然而止。面對寬闊的河面,躊躇滿志的金達邀請世界一流的英國鐵路專家喀克斯,信心十足地指揮著施工架橋。可是灤河下游河寬水急,河床泥沙很深,地質結構復雜,橋墩屢建屢塌,眾人一籌莫展。高傲的英國專家在架橋環節屢次受挫之后,最終將這塊燙手的山芋轉嫁給了德、日專家,但還是以失敗告終。
鐵路主題雕塑_鐵路工人雕像_人物鑄銅雕塑
人物鑄銅雕塑_戶外雕塑_雕塑人像定制
鐵路工人雕塑_人物雕塑定制_鐵路雕塑
工期將至,金達想起了詹天佑。各國建灤河大橋失敗之后,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建造,他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,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后,決定改變樁址,采用中國傳統的方法,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,配以機器操作,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,建成灤河大橋。灤河橋為單線鐵路橋,全長670.6米,共17孔,自山海關端起為9孔30.5米上承鋼桁梁、5孔61米下承鋼桁梁、孔30.5米上承鋼桁梁、2孔9.14米上承鋼板梁。從1876年吳淞鐵路修筑到1911年清朝統治被推翻,中國鐵路共修筑橋梁6000余座,其中灤河橋是采用先進的氣壓沉箱建筑基礎的第一橋。
CONTACT US
微信公眾號
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羊平經濟開發區
13722288210
hanbodiaosu@sina.com
?2014-2023 曲陽縣漢博雕塑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| 冀ICP備14003853號
技術支持:實搜網絡